编者的话:在东南亚,一场围绕金融中心建设的角逐正悄然展开。从印尼计划将旅游胜地巴厘岛打造成对标迪拜的金融枢纽,到越南雄心勃勃地构建“岘港—胡志明市”双城金融中心,再到新加坡、曼谷等老牌金融中心之间的竞争,东盟多国正大力推进金融战略布局。这些举措不仅旨在吸引国际资本、激活本国经济,更试图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印尼:让巴厘岛从旅游中心发展为金融中心
彭博社12日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印尼计划在旅游胜地巴厘岛建立一个金融中心,旨在吸引国际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股权公司,以提振本国经济。不过,印尼政府尚未正式公布该计划。
报道称,印尼总统普拉博沃支持以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国际金融科技城(简称GIFT城)和阿联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为蓝本,规划巴厘岛金融中心。该金融中心将提供税收和监管豁免,简化审批程序。复杂的程序和官僚体系,长期被意欲进入这一东南亚最大经济体的企业所诟病。为此,印尼政府计划在金融中心实施不同的法律框架,可能会采用新加坡的制度。
相关报道称,目前,印尼财政部和国家经济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正在起草提案草案,拟于年底提交国会表决。
印尼《雅加达环球报》等媒体报道称,2024年5月,时任海事和投资统筹部长卢胡特在巴厘岛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水论坛致辞时说:“我们鼓励巴厘岛成为像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一样的家族办公室中心。”此后,卢胡特一直大力推进此计划尽快落地。2024年10月,普拉博沃就职总统后,卢胡特被任命为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他又提议于2025年2月启动该计划。据“投资印尼”网站报道,卢胡特强调了迅速推进上述计划的必要性。今年1月他表示:“我希望迅速行动。我们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卢胡特强调,这一举措有望使印尼成为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中心。
展开剩余79%“政府希望创建一个透明度高的现代金融中心,以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印尼国家经济委员会发言人乔迪·马哈蒂表示,“预计该金融中心将成为全球资本与印尼实体领域对接的平台。”
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网站13日报道称,如果该计划成功,这将标志着巴厘岛经济以及印尼更广泛金融格局的重大转变。对印尼而言,这一举措或将成为其经济多元化和吸引更大规模国际投资所需的催化剂。
在这个计划提出之际,印尼官员正试图在投资疲软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的情况下重振经济。
彭博社预测,2025年印尼的经济增长率为4.9%,较去年的5%有所放缓。印尼政府渴望在202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要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印尼需在未来4年内获得784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
虽然巴厘岛金融中心计划理论上“钱景”灿烂,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不容低估。该计划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如何与这个旅游热点地区严重拥挤的现状相协调。印度GIFT城也揭示了白手起家创建金融中心的不易。GIFT城仍是一个在建项目,大部分市政设施仍未完工,其核心区域缺乏餐饮业以及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人们无法长期居住。
据韩国《朝鲜日报》旗下网站“朝鲜商业”报道,有专家表示:“要让巴厘岛从旅游中心发展为金融中心,必须确保获得国际信任,并建立透明的制度基础。成功与否取决于印尼实施改革的速度和深度。”
越南:打造双城国际金融中心格局
“越南正在推进其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在越南旅游胜地岘港,有五座计划建设的人工岛,其设计灵感源自迪拜的棕榈岛。越南计划将岘港与胡志明市共同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一北一南的战略格局。
英国Lexology网站报道称,胡志明市作为越南的经济引擎,将作为综合金融中心,专注于资本市场、资产和基金管理、保险、银行业务、专业大宗商品交易等。岘港的定位是发展绿色金融、针对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面向非居民的离岸金融服务,以及与自由贸易区、高科技园区和开放经济区相关的跨境贸易。岘港还将在受控的监管框架下试点数字资产、加密货币和先进支付系统。
这种清晰的划分旨在避免职能重叠,同时促进协同效应。两座城市将携手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一体化金融架构,以契合越南的全球发展愿景。
《日经亚洲评论》称,越南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的是吸引大量外资,为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目标提供资金。在全球120个金融中心中,胡志明市排名第95位。越南的目标是,2035年将双城金融中心的全球排名提升到第75位,2045年提升至第20位。
越通社报道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越南努力将自身定位为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并列的区域金融中心的一部分。不过,越南就创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讨论已持续十多年,但早期努力始终面临监管不明与区域竞争等挑战,导致实际进展有限。胡志明市拥有该国最大的股票市场——胡志明证券交易所,但由于所有权限制和资本市场不发达,外资参与仍然受到限制。
越南官员们希望,一个拥有更清晰规则以及外国投资者激励措施的金融中心,将有助于吸引全球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
岘港国际金融中心咨询委员会副主席理查德·麦克莱伦说:“虽然在越南设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想法已经讨论了多年,但真正的推进势头是在过去12到18个月里才逐渐形成的。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高层日益增强的政治意愿,也得益于更清晰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越南近期的行动节奏表明其对于将国际金融中心从概念走向落实是认真的。”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越南的雄心令人瞩目,但它将面临来自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激烈竞争,这两个城市已牢牢占据亚洲金融门户的地位。分析人士还表示,成功将取决于越南能否进行监管改革、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并与国际投资者建立信任。
花旗越南业务主管吴明(音)也对《日经亚洲评论》表示:“越南因其快速增长的经济以及地理位置跻身未来潜在国际金融中心的‘观察名单’。然而,从‘新兴竞争者’到‘成熟的全球参与者’的转变并非易事。这需要在监管协调、资本市场发展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大胆、持续且富有挑战性的改革。”
“有国内和国际双重动因”
不只印尼和越南,多个东盟国家都在竞相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金融中心。塞浦路斯 “investingLive”网站称,东南亚以其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闻名。该地区的金融中心促进了国际贸易,吸引了投资者,并充当了东南亚与全球市场之间的桥梁。它们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在基础设施投资、监管改革和新技术方面所做的努力正使其变得更加强大、更具全球竞争力。
金融专家称,在东南亚金融中心建设方面,目前新加坡处于领先地位,但这一局面可能会发生变化。
“东盟简报”网站称,新加坡一直被视为东南亚地区的顶级金融中心,拥有完善的监管体系、一流的基础设施以及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然而,如今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威胁其主导地位。曼谷、雅加达与吉隆坡的崛起正重塑竞争格局。这些城市纷纷将银行业与金融科技视为战略要地,积极拓展布局。
泰国曼谷快速扩张的资本市场吸引了多元化的投资者。除了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外,曼谷还拥有众多旅游景点和繁荣的贸易中心。这增强了曼谷的经济活力,并显著巩固了其作为该地区领先金融中心的地位。
马来西亚吉隆坡以伊斯兰金融为主导,该金融体系提供各种符合伊斯兰教法的金融产品,吸引了人们对吉隆坡的关注。马来西亚是全球最大的伊斯兰债券市场所在地,其伊斯兰债券的发行量占全球总发行量的42%。不过,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泰国也积极采取行动,利用数字化转型、监管支持等举措,抓住东南亚市场对符合伊斯兰教法的金融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教授黄刚1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南亚国家密集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有国内和国际双重动因。从国内看,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金融服务升级的需求,以国内发展为基础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是合理的。从国际层面来看,受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关税战影响,全球供应链从一体化向区域化转型,需要配套的金融服务支撑区域进出口与供应链基地建设。他还表示,东南亚国家推动金融中心建设,有利于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商贸金融合作,也关乎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的提升与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
黄刚进一步表示,“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我认为这种举措以正面影响为主。印尼、越南两国经济发展迅速,已具备支撑金融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需求。至于能否抢占区域金融话语权,关键看金融人才吸引、法律体系建设、特色服务。比如印尼最高法院首次引入国际商事仲裁机制,允许经认证的新加坡、纽约律师参与商业纠纷调解,裁决结果可直接在印尼法院执行,解决了外资最关心的司法效率问题。这种差异化路径或许能成为其建设金融中心的特色,后续发展值得关注。”(本报驻印尼、新加坡特派特约记者 李培松 辛 斌 本报记者 李迅典)▲
发布于:北京市配先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